
當虛擬敘事成為品牌力核心
aespa《Drama》的世界觀與行銷結合分析
2025 Apr 02 韓娛分析
自2020年出道以來,aespa 便以結合真實成員與虛擬分身(æ)所構成的「元宇宙概念」震撼K-pop界。在眾多主打歌曲中,2023年發行的《Drama》是一個關鍵轉折點,象徵著aespa世界觀發展從「虛擬起源」邁向「自我覺醒」的全新階段。 本篇將從世界觀內容與行銷策略整合兩大面向,分析SM娛樂如何透過《Drama》延續並強化aespa的品牌價值與粉絲參與度。
一、世界觀敘事升級:
從對抗Black Mamba到個體的內在成長
aespa的早期作品(如《Black Mamba》、《Next Level》、《Savage》)圍繞著她們在KWANGYA(狂野)宇宙中,與神祕的黑色毒蛇「Black Mamba」對抗,保護與虛擬分身之間的連結。然而到了《Drama》,焦點明顯轉向成員「自我認同」的建構與個體意志的覺醒。
MV 中四位成員身處各自的獨立空間與夢境場景,象徵她們與自我對話、掙脫虛擬限制、建立自主意志的歷程。在敘事層面,aespa從原本仰賴æ的虛擬力量,進化為「自己就是力量」的精神主體,呼應「I define my own drama」的主題口號。
這種從外部敵人轉向內在掙扎的敘事轉變,不僅使世界觀更具層次,也貼合Z世代強調自我主張與真實自我覺醒的情感脈絡,進一步加深粉絲的情感投射與共鳴。
二、視覺與聽覺敘事的整合:
風格成熟化與品牌識別延伸
aespa在《Drama》中呈現出比以往更成熟、冷峻、個性鮮明的風格轉向,從服裝、妝髮到舞蹈動作皆體現出一種「主體性覺醒」的氛圍。這與歌曲節奏偏重、旋律低沉、歌詞直白強硬的風格形成一致性,形成了視覺與聽覺的統一品牌訊號。
而aespa所代表的「數位原生偶像」形象,也透過這樣的視覺符碼進一步延展,強化她們不只是甜美少女,而是能夠主宰劇本、創造自身命運的「未來系女性」。這樣的風格轉型,對於全球市場而言,恰好契合當今流行的多元女性形象主題,擴大了aespa在歐美市場的接受度。
三、跨平台敘事的深度經營:
SMCU與粉絲參與的結構設計
《Drama》不僅是一首單曲,它同時是SM宇宙(SMCU)宏大敘事的一部分。從《Drama》的概念預告片、MV、多語言字幕設定、甚至直播宣傳中成員對世界觀的詮釋,都可看出SM對「跨平台敘事」的細膩設計。
透過YouTube上的SMCU解說影片、aespa世界觀漫畫、社群媒體的互動內容,SM建立了完整的資訊接收網絡,讓不同層次的粉絲都能找到自己的參與方式。對輕度粉絲而言,《Drama》的視覺與音樂已具足夠吸引力;而對重度粉絲來說,深入分析世界觀、追蹤角色設定、二創內容(如同人畫作、短片)則成為他們的投入管道。
這樣的「內容階層化策略」讓aespa的行銷操作不再只是單向推廣,而是一場持續進行、可參與的敘事體驗。
四、延伸品牌價值的商品與活動策略
aespa在《Drama》發行後,迅速展開多項聯名與周邊商品行銷,包括與品牌合作的限量聯名服飾、線上虛擬形象形象NFT釋出、演唱會與影像專輯銷售等,將音樂內容延伸為可持續變現的IP經濟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aespa與韓國元宇宙平台(如ZEPETO)的合作,讓粉絲可以在虛擬空間中與虛擬æ互動,創造出更深的沉浸式體驗。同時,也達成將世界觀與商業模式深度整合的目的,讓「Drama」不只是一首歌,更是一場可延伸、可互動的品牌事件。
結語:aespa的世界觀與行銷不再只是概念,而是產業範式的示範
《Drama》象徵aespa世界觀敘事的成熟與深化,也標誌著韓國娛樂產業如何將內容、行銷與技術整合為一體。從角色設定、故事鋪陳到平台經營、粉絲互動,每一步都體現了品牌敘事就是競爭力的核心理念。
aespa不只是偶像,更是敘事的主角、科技的代言人、品牌的形象體現。對任何關心娛樂產業未來走向的人而言,《Drama》提供了一個值得深究的樣本──娛樂,不再只是表演,而是一場全方位的感官與情感體驗設計。